酒瓶是用装酒的容器。历史上,酒瓶多以玻璃材质、信息量少、不重装饰的简单样式呈现于世人面前。改革开放以来,曾经让人不屑一顾的酒瓶,异军突起,一改“酱油瓶式”的老面孔,
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过去民间的传统酒瓶注重日用性和实用性,那么,现代酒瓶则增添了艺术性、思想性和科学性。尤其以陶瓷材质为代表的现代酒瓶,更是内涵丰富,已经超出了仅为盛酒容器的概念,赫然变为一种特有的包装艺术品类和雅俗文化的载体。
酒瓶材质不断演变陶瓷材质最受欢迎
几千年来,酒瓶的材质是不断变化的,基本是由当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来决定。远古时期,主要是竹、木、匏、果壳和动物角一类的自然形成的天然容器;新石器时代至夏代,以陶器为主流,并出现了少量的铜器和漆器酒具;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普及,铜酒具占了主导地位,陶器退居“二线”;秦汉时期,盛行漆器,并出现玉酒具;从魏晋到唐宋明清时期,瓷酒具一直稳坐霸主宝座。美酒与陶瓷都是我国值得大书特书的“国粹”,两者结合,使酒具增添了无穷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情怀。这一时期也有不少金、银、玉质的贵重酒具。
从民国至今,我国一直以玻璃酒瓶唱主角,并大量采用陶瓷酒瓶(有不少酒瓶使用景德镇瓷、宜兴紫砂和知名窑口烧制的瓷器),另外还有少部分用铝、镀锌铁皮、塑料、不锈钢、人造水晶、竹、木、匏和特殊纸等制作的酒瓶。纵观中国盛酒器皿的演变过程,曾占主导地位的质料顺序大致是:天然材料—陶—青铜—漆—瓷—玻璃。
现在,酒瓶的材质越来越多元化,有镀金、镀铜、铁、锡、不锈钢、陶、紫砂、瓷、木头、竹子、玻璃、牛角、胶木等。各种材质的酒瓶显示了各自的特性和风格。有的华丽珍贵,有的庄重大方,还有的体态轻盈,如镀金的七层宝塔瓶、镀铜的贵州老窖大炮瓶;贵州、广西利用当地的特产资源牛角和竹子制成各种特色酒瓶;云南十八怪,烟斗当酒卖的烟斗酒瓶受到青睐。酒瓶的制作工艺很多,初始成型一般是烧制(如陶瓷瓶)、吹制(如玻璃瓶)和机制(如某些金属瓶、木瓶)。虽然常见的酒瓶有陶瓷瓶、玻璃瓶、塑料瓶等,但纵观历史,还是陶瓷瓶最受欢迎。
陶瓷酒瓶的优点
陶瓷酒瓶经1320℃高温烧成,物理化学稳定性高。
陶瓷酒瓶略有透气又不渗漏,对原酒陈酿过程中有很好的催陈效果。
陶瓷酒瓶基本不透光,避免了光对酒的化学反应,很好地保持了酒质。
陶瓷酒瓶比玻璃酒瓶导热慢,可以保持适中的酒温,使酒不易变质。
制造陶瓷酒瓶的原料取材于天然矿物质,它含有钙、镁、钾、钠、铁等元素,有益人体健康。
陶瓷制品工艺精湛、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收藏价值极高,可以提升酒的品味和文化内涵。因此有“瓷因酒而尊贵,酒因瓷而醇香”一说。
走进酒瓶“帝国”
中国红、翡翠绿、宝石蓝,色彩斑斓;葫芦状、布袋式、牛角形,式样繁多。湖南省醴陵市孙家湾乡孙家湾村年产陶瓷酒瓶6000多万件,成为全国三大陶瓷酒瓶生产基地之一。村里30家企业中,有“新世纪”、“银和”、“志华”等6家专门生产陶瓷酒瓶的企业。
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日产精美陶瓷酒瓶2万多件,业务范围遍及全国,酒鬼酒、贵州老伙记、桂林三花等名酒生产企业都是其合作伙伴。
银和瓷业公司的样品陈列室,陈列着逾千种陶瓷酒瓶:“中国红”华丽,“帝王黄”尊贵,“翡翠绿”典雅,还有茅台、郎酒、江口醇、泸州老窖、红星二锅头等十几种名酒瓶,构思奇妙,装饰典雅,让人目不暇接。该公司专家熊正初介绍说,陶瓷酒瓶融绘画、雕刻等工艺于一体,集名山大川、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于一身,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含情的雕塑”。
据统计,在去年10月份举办的第10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醴陵市共有37家外向型陶瓷企业参展,签订贸易合同5195万美元,较2009年同期增长48.3%。在交易会上,醴陵陶瓷企业参展积极,共布置展位136个,占全省展位总数的53%,组织10多万件商品参展。醴陵陶瓷企业新开发的融入国际流行元素的日用瓷和釉瓷受到国外客户好评,其中大部分陶瓷企业签订的日用瓷订单已排到了下一年的1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