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染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古老而独特的手工绘染艺术,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公元581--907年)。这里有着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一代传一代,可以说,从我国的染织技术开创时,蜡染就作为最古老的手工艺,成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
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以蓝靛浸染,染后即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波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特色。
蜡染工艺在云南,主要盛行于苗族、白族群众中。苗族有世代相传的精巧纺织工艺,所织之布纤美,柔软,缜密,质量优异,经久耐用,历史上曾被称为“铁笛布”。云南蜡染以当地的山川风物作为创作的素材,孔雀、大象、茶花、杜鹃等一一化作图案纹样,别具一格。云南蜡染作为民族民间工艺,旅游纪念品和出口商品,展示出诱人的发展前景。
蜡染图案以写实为基础。艺术语言质朴、天真、粗犷而有力,特别是它的造形不受自然形象细节的约束,进行了大胆的变化和夸张,这种变化和夸张出自天真的想象,含有无穷的魅力。图案纹样十分丰富,有几何形,也有自然形象,一般都来自生活或优美的传说故事,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祥,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适合现代的审美要求。